其實人很多時候的倦怠期,一瞬間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目標很明確的時候當下你很拼命,例如申請學校、找一份好的工作、減肥、改變自己的壞習慣等等諸如此類現代人會面臨的問題。可是當你努力的時間一拉長,你會開始忘記自己當初拚了命也要去做到的原因,開始倦怠、開始想要放棄。這我統一稱之為三分鐘熱度,但又卻是一件那麼現實又實際存在在每個人身上的問題。
近期做的這個一年的畢業設計畢業專題是一個類似像是研究生寫論文的東東?!我們已經做了半年的時間,下學期正在邁向後半年的設計完成。因為這東西真的就是需要你花很多時間鑽研、很多時間做模型,所以我覺得我也不是每天一早起床就覺得做設計好快樂或是對設計充滿著無限熱忱,但是為什麼不會有覺得厭倦的感覺或是不想把它做完的感覺。我覺得這除了是一種要學分修完才可以畢業、這是一種責任之外,我覺得要再次思考自己對建築的看法到底是什麼。
建築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事情,念了五年之後我不得不這樣說,而且我也崇敬他的偉大。現在開放之後大家去世界各國旅遊的景點不外乎就是去歐洲看看歷史性教堂、去看埃及金字塔、去紐約看自由女神(大家知道自由女神其實也算是一種建築嗎?裡面是可以進去的),當然也有別的玩水拉玩雪拉。但是因為建築能夠佇立在這個地球上的時間夠久,乘載了過去現在的歷史痕跡,光這件事情的本身就值得你敬畏了。何況是這些建築對當時、當代的人們產生的重要影響呢?

Frank gehry這位建築師因為在西班牙某個小城蓋了古根漢美術館,振興了當地的經濟,僅僅幾年的時間因為觀光客的湧入就把蓋這棟建築物的成本全部收回來,甚至是讓這個城市多了過去從未想過的經濟收入,在當時產生巨大的影響。建築上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故事跟舉例,我主要是在說建築的影響真的很大。
最近修了黃奕智老師的建築評論課,他說:「如同欣賞古典樂是需要受教育的,懂得閱讀建築也是需要受教育的。」 我也非常同意!雖然我沒有什麼古典音樂的文學素養,但學習建築卻是讓我受益良多,也讓我更懂得閱讀人生。建築可以是人文科學、可以是藝術作品藝術表現、可以是工程,「在很多複雜的因子裡面去找尋策略跟方法解決問題,這是他最迷人的地方」。
我覺得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建築探討人文科學的那一面,高中時一直以為我是因為喜歡工程所以選了建築,但是實際來到這裡發現我最喜歡的課是「人類行為學」。因為人類的行為不像是物理化學科學那樣有絕對的定理,而是行為隨著心情、隨著想法不斷的改變跟變化,雖然有時很煩但也人類最神奇的地方。這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所有專業領域都跟設計相關,因為現在給人使用的產品不是設計一種產品,而是設計一種新的生活型態。舉例:因為FB、Instagram設計了往下滑就立即更新的這個功能,讓你無時無刻的想要更新動態、讓你想要吸取新的東西而產生無限循環滑手機的生活狀況等等等等諸如此類太多的事情。人的行為總是那麼奧秘,所以跟人最相關的建築也是。這是我喜歡的建築。
就像是寫到這裡,我覺得有時候寫作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像是那些作家們,他們寫久了應該也會覺得很累吧?!對於我來說是三分鐘、幾分鐘就把這些字打完,但是他們要寫一本書要花多久時間啊?回到一開始講到做事情的倦怠感,我相信不只是有現在的畢業設計,未來還會面臨很多這樣的事情,工作、家庭、感情…自己需要跟自己征戰打架的問題,想完成某件事情卻沒辦法擁有想持續的心情。需要更思考的事情是,回去思考你原來做這件事情的初衷,跟自己對話看看,你為什麼喜歡?為什麼努力?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相信一切都會有答案,也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答案是什麼吧~